近年来,多起因水质问题引起的集体事故是因为饮用水被微生物污染,而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是由于末梢水消毒剂余氯不够且没有定时监测水质情况。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认识一下饮用水中最常见的消毒剂——余氯。
什么是余氯?
余氯是指饮用水经过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在水中余留的游离性氯和结合性氯的总称。氯投入水中后,除了与水中细菌、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等作用消耗一部分氯量外,还剩下了一部分氯量,这部分氯量就叫做余氯。余氯的作用是为了抑制水中残余微生物的再度繁殖,保证自来水在管网输送过程中的微生物安全。
饮用水中保持余氯的意义
阻止大肠菌的再生长:
大肠菌的再生长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饮用水采用剩余消毒剂是比较有效的办法。
抑制生物膜的形成:
控制管网中生物膜的形成可以采用多种办法,但保持管网余氯仍是最有效的措施。
保持管网水质不受微生物污染:
管网水饮用水水质生物学稳定性与管网中的生物膜形成及微生物的再生长几乎成一致状态,因此保持余氯有利于稳定水质。
防止偶发病原菌发生:
一些病原菌如军团菌属和一些大肠菌微生物,在管网和支管内的生物膜中能够残存甚至繁殖,饮用水中留有剩余消毒剂对偶发性微生物控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剩余消毒剂可作为传达微生物污染的信号:
当污染物进入饮用水管网系统,消耗剩余消毒剂,使得管网中部分管段中剩余消毒剂减少,剩余消毒剂消耗的情况可以作为污染信号。
饮用水余氯标准
我国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氯加入水中,与水接触30分钟后,水厂出厂水中游离余氯为0.3-4.0 mg/L,管网末梢水中余氯不能低于0.05 mg/L。保持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中的残余消毒剂浓度,可使水在生产和配送过程中维持一定的持续消毒能力,杀灭水中的微生物,防止水质受外来污染的影响,保证水质的生物安全性。
如何监测余氯?
为了确保饮用水中的余氯含量符合标准,市政供水单位通常采用以下几种监测方法:
在线监测设备:
通过在线水质监测设备对包括游离余氯在内的多个指标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水质安全。
便携式余氯51吃瓜网:
便携式余氯51吃瓜网操作简单,携带方便,适合现场快速检测。
实验室分析:
对于需要高精度检测的场合,可以采用实验室分析方法,使用分光光度法等技术进行精确测量。
总结
余氯是饮用水中一个重要的安全指标,保持适当的余氯浓度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的再生长,防止水质受微生物污染,确保饮用水的生物安全性。市政供水单位通过在线监测设备和便携式51吃瓜网等手段,对余氯含量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居民饮用水卫生、安全。定期监测余氯含量,不仅是合规的要求,更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