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氨氮标准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根据地表水水质标准,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至少要达到Ⅱ类水的要求,规定氨氮浓度不高于1 mg/L。然而,在废水排放过程中,氨氮往往超标,这时该如何处理呢?
氨氮废水处理方法
氨氮废水处理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吹脱法和生物脱氨法等。这些技术可以分为物理化学法和生物脱氮技术两大类。
微生物去除氨氮过程
微生物去除氨氮的过程通常分为两个阶段:
硝化过程:在有氧条件下,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将氨态氮转化为亚硝态氮和硝态氮。
反硝化过程: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反硝化菌(包括异养和自养微生物)将污水中的硝态氮和亚硝态氮还原为氮气。在此过程中,有机物(如甲醇、乙酸、葡萄糖等)作为电子供体被氧化,提供能量。
物化除氮方法
常用的物理化学方法包括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吹脱法、液膜法、电渗析法和催化湿式氧化法等。
1. 折点氯化法
折点氯化法是一种氧化法,利用氨与氯在水中反应生成氮气,从而去除水中的氨。该方法还可以起到杀菌作用,并使部分有机物无机化。但经氯化处理后的出水中会残留余氯,因此需要进一步脱氯处理。
2. 化学沉淀法
化学沉淀法是通过向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与水中的溶解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盐类,形成沉渣,从而降低水中溶解性物质的含量。
3. 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的实质是不溶性离子化合物(离子交换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废水中的其他同性离子的交换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吸附过程,通常是可逆性化学吸附。
4. 吹脱法
吹脱法是通过调节废水至碱性,然后在汽提塔中通入空气或蒸汽,通过气液接触将废水中的游离氨吹脱至大气中。通入蒸汽可以提高废水温度,从而提高在一定辫贬值时被吹脱的氨的比率。在处理氨氮废水时,需考虑排放的游离氨总量应符合氨的大气排放标准,以免造成二次污染。低浓度氨氮废水通常在常温下用空气吹脱,而高浓度废水则常用蒸汽进行吹脱,常见于炼钢、石油化工、化肥、有机化工和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
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选择氨氮废水处理方法时,需要根据废水的浓度、成分、处理要求和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低浓度氨氮废水,生物脱氮技术通常更为经济和环保;而对于高浓度氨氮废水,物理化学方法可能更为有效。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结合多种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